联系方式


QQ群:240186193 

电话:0512-68121275 

传真:0512-68121275 

邮箱:szsdtysh@126.com 

地址:姑苏区西环路2928号16号楼203室

当前位置:苏州市电梯业商会 > 行业动态

打造一流的电梯特色产业基地

打造一流的电梯特色产业基地

----——江苏汾湖超高速节能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巡礼


摘要:说汾湖一地电梯产业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并非虚妄。在汾湖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西安交大副教授王锋博士,及经发局科技科长、科技创业园副总经理张雷明的全程陪同下,我们有幸拜会了电梯业的几位企业家。虽一面之晤,但相谈甚欢,受益也就在其中了...

   沿沪青平公路西行,出青浦金泽收费口不久,“汾湖”二字的路牌便扑入眼帘。须臾间,收费口就赫然眼前;顺路而下,便到了人杰地灵的苏州市吴江区的八景之地的汾湖。上海至汾湖,半个多小时可达,怎一个便捷了得!


  不仅仅是便捷!
 
  在一马平川的开发区大道上,放眼望去:花木扶疏间,一座座高耸的电梯试验塔、一处处规整恢弘的厂区布局、随处可见在建中的楼宇厂房;打椿机声声铿锵的夯响,铁臂来回伸展的挖土机,不时传来架线工相互间的招呼声;此情此景,交织成一幅发展中的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动静协谐的繁荣图景。
 
  优越的地理区位、日聚月广的创新资源、独具特色的创新理念、潜心研发高新产业的核心技术,以及一众务实肯干、精进于业的产业开发区的谋划者,铁下心来要把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半属浙江、半属江苏的吴根越角、昔日的农本之地打造成领尽现代化工业园区与高新科技的孵化基地。其中,建成全国超高速节能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就是“汾湖蓝图”中一处瑰丽而骄人的板块!
 
  区位优势、创新理念、产业能动下的必由之路
      


 

    做沈健民的访谈,大有“听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的感慨:这位有着大学管理专业、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科技局于一身的双职局长,说起汾湖产业开发区,真是如数家珍。他说,汾湖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是江苏汾湖高新区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项重要历史任务。由此,吴江市人民政府成立了“国家火炬计划汾湖电梯产业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此,汾湖的电梯产业得以稳步地发展。而作为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与科技发展的部门负责人,沈健民对本地电梯业的家底与历史,熟如掌纹。他说:汾湖之所以能在2012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变更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那是得之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江苏苏州市两级政府准确的战略定位:位于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处、“临沪”经济圈中最具有地理优势的上海半小时经济圈,而直接接受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是实至名归的“虹桥副中心”。由此,汾湖在产业上、经济互动上,都有优于其他区域。为了建成新兴的汾湖高速节能电梯特色产业基地,吴江区政府投入巨资修建了一流的道路交通;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做到“七通一平”;对通信通讯网络等设施进行扩容改造,为产业基地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政府在区域外内设立海关及商检,给企业提供办理报关、开箱、封箱、EDI联网、零七八碎配件及成品保税、商品检验检疫等业务;做到一般配货物通关时间不超过2小时。在金融上,区域内设立的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均可开展国际业务,并提供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其二,为营造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汾湖高新区首先从行政服务入手,狠抓服务质量,加强各管理部的协调和信息交流,实现联合办公,以避免政出多门,尽可能地给企业提出来供方便;缩减行政审批范围,简化手续,建立项目跟踪制度,使企业少走弯路;其三,建立并完善招商引资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强化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转变政府服务理念与职能,建立真正的企业联系制度,切实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其四,高新区还投资5000万元,建设“江苏省电梯及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备了先进的设备,为企业的产品把好质量、安全关。此外,政府还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尽可能减少企业负担。总之,政府从自身做起,想方设法优化投资创业环境,让他们安心、宽心、定心地打造一流高速节能电梯产业高新技术。

       

    之所以把开发区三大特色产业之一的电梯业的战略定位在“全国超高速节能电梯技术创新核心区,那是源于汾湖电梯产业悠久的创业史,及与上海电梯业界特有的人脉渊薮。说起汾湖的电梯业,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70年代诞生的“苏州电梯厂(中国八大电梯企业之一)”、“吴江电梯厂”、“吴江电梯二厂”等国有集体性质的电梯企业。到了80年代,汾湖地区电梯企业开发出首台液压电梯,研制成功国产第一根空心轨道。说起这些电梯企业的创业者,沈健民不无感慨:我们的老电梯人中,不少与上海电梯业界有着“血缘”关系,说师承也不为过。就此一点,我们不难看出上海与汾湖经济上的姻缘之深。到了90年代,在外资纷纷入驻的情况下,康力、申龙等一批民族电梯品牌先后在汾湖崛起。从2001年至今,汾湖地区内资电梯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到产业链较完善、技术升级、品牌升级一系列锐变,全国20%的国内品牌电梯企业集中在汾湖,成为“八部国产电梯就有一台产自汾湖”的名副其实的“电梯之乡”。沈健民告诉我们说:进行超高速节能电梯产业开发,并非好大喜功,更非虚妄。那是来自汾湖电梯的底气,也就是产业地位较高。作为“江苏省100个重点培育产业集群”的汾湖电梯产业,拥有5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支持、1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累计授权各类专利5000多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70多件。康力、申龙电梯连续七年名列国产品牌销量第一、第三位,并成立首个国家级研发机构“康力电梯技术中心”,组建了国内首家本科电梯专业学院“常熟理工康力电梯学院”;拥有全球最大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单体制造车间。随着超高电梯及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推广,汾湖电梯在技术方面处于国产电梯品牌的前列。作为汾湖地区电梯龙头企业的“康力电梯”研制出KLK2型7m|s超高速电梯,其掌握的全套超高速电梯制造技术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内资电梯企业,也打破了外资品牌在超高速电梯技术上垄断的坚冰。其高速电梯已成功地应用到上海“龙之梦雅士大厦”、沈阳“龙之梦大厦”。沈健民说:我们的基本思路就是:在先试先行、创新驱动、科学发展、辐射带动“四位一体”的原则下,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向为导向;以建设创新型特色园区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打造生态科技产业新城、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为重点,努力将汾湖高新区建设成“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超高速节能电梯产业基地。

       


   沈健民是清醒的。他说,尽管汾湖的电梯产业有有许多优势,但劣势也是明显的,那就是:高端要素不足,高端产品缺乏。作为应对举措,沈健民说,要充分发挥汾湖高新区电梯产业在整机制造及配套零部件领域现有的优势,突出“一区一战略产业”,以开放的视野创新发展方式,广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将汾湖高新开发区建设成电梯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突破能力强、电梯产业高层次人才集聚、技术创新载体平台完善,创新体系健全、辐射引领作用明显的全国超高速节能电梯技术创新核心区。
 
  诚然,沈健民是审慎的。他说,高新区集成主要资源是加大对电梯产业园建设的力度,充分依靠康力、申龙、塞维拉上吴、易升等电梯龙头企业及柏奥通信、苏州凌犀等电子行业骨干企业,利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机械化研究分院、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大学等产学研单位的科研资源,积极开展电梯核心零部件、超高速电梯、大高度自动扶梯、电梯安全信息网络等“四大”产业化项目,延伸完善电梯产业链,实现高附加值环节的自主配套,努力打造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民族品牌的电梯产业基地。由此,到2015年末,将实现销售收入280亿,年均增幅28%,占全开发区销售的30%的目标。
  
 
  核心技术、科学管理是产业基地之本
 
  作为产业基地的管理者之一,沈健民不愧是一位行家里手。在他看来,要打造超高速节能电梯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掌握产品制造的核心技术;科学而严密的制度化管理。他说,要想制造出可以与世界一流的超高速电梯相媲美、甚至胜其一筹的超高速节能电梯,就一定要具备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没有这一条,那就是一句空话,或者永远吃别人嚼过的馍!当然,我们也不能妄自菲薄,或畏缩不前。沈健民不无自豪地说:优秀的产品品质,确实离不开尖端的技术支撑,但我们汾湖地区超高速电梯的技术研发也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强大的研发制造体系依托康力电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包括意大利萨瓦尼尼柔性生产设置备、数控激光切割机、多工位数控冲床、数控折板机、加工中心、喷涂流水线、松下焊接机器人及完备的配件生产线等全套世界一流水平的各类现代化的制造工艺设备,为生产出高品质、高技术附加值的超高速电梯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完善的检测设备,包括万能试验机、逻辑分析仪、钢丝绳疲劳试验机、滚轮疲劳试验机、示波器等,确保了生产加工中的部件或整梯的精确度。为超高速电梯的制造提供了安全、质量保障;通过自主研发的永磁同步驱动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损耗小、效率高等优点,满足了超高速电梯对电机的要求;主动导向滚轮的水平减震系统的研发,实现了优越的减震效果,大幅度地提高了超高速电梯的稳定性和舒适性;“赛能”能量回馈技术。为超高速电梯的应用提供了保障;群控系统技术;桥厢内气压控制技术;等等,都为超高速节能电梯产业的产学研,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尽管如此,但沈健民与他的同仁们都保持着一份清醒:高速节能电梯的路还很长,一些核心技术我们还没有掌握,因此必须静下心来刻苦研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缩短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打造出属于自身的民族品牌。
   
  产业基地里的能人高手探访录 
 
  说汾湖一地电梯产业是个藏龙卧虎之地,并非虚妄。在汾湖高新技术开发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西安交大副教授王锋博士,及经发局科技科长、科技创业园副总经理张雷明的全程陪同下,我们有幸拜会了电梯业的几位企业家。虽一面之晤,但相谈甚欢,受益也就在其中了。


    在位于开发区新黎路88号的吴江市聚力机械有限公司老总李开林的办公室里,壁上字遒墨浓、柜里书著溢香,给现代工业生产的繁忙氛围里注入了一种淡定。在如此厚重人文气场里坐镇的人,大多稳健而坚强。尽管张总去上海公干,但公司科技项目经理张长林的介绍,仍让我们肃然起敬:这位四十年前莘塔镇上的电影放映员是个爱读书的人。经年积淀的文化学养,给了李开林际会改革开放风云的底气。那时,吴江一地的电梯制造业方兴未艾,当然也是一门赚钱的产业。由此,不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往里钻。然而,李开林深悟“适合的,才是对的”这一普义哲理。他从实际出发,选择了为整机厂做配件这条创业路。在“专业化、强管理”的治业方略下,聚力生产的自动扶梯前沿踏板、内外盖板、扶手支架、上下部驱动、玻璃紧夹件,围裙板、及扶梯所有型钢件等,赢得了三菱、通力、西子奥的斯、现代、永大、日立、康力、申龙、巨人通力、沈阳博林特等国内外知名电梯公司的青睐,由小而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大做强,成为国内专业生产电扶梯部件的知名企业。业绩日丰,但激列的市场竞争仍令李开林丝毫也懈怠不得。他坦言:如今一些不景气的行业老板纷纷转行做电梯零配件,试图从中分一杯羹。尽管形势逼人,但只要“聚力”咬定“专业化、强管理”不放松,就一定会稳扎稳打,步步前进……

     

                            台菱电梯无底坑电梯样机

     


      豁达而爽直的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新,给人以一见如故的亲切感。这位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就在电梯行业里摸爬滚打的汉子,悟性极高。他深谙“格物致知”的哲教。这一始见于《礼记·大学》的命题,经宋明理学家推绎的认识论学说,在他看来,就是为人做事要合规矩、讲法度,才能获得完整的知识,懂得生存之道,由此,这位电梯界的资深创业者无论是当年在上海迅达、吴江电梯及如今的自主创业中,都恪守这一信条。非但如此,他还将这一精神发扬光大。这些年来,他坚持在员工中推广“客户是恩人”的教义,要懂得“感恩”。他说,不懂这两条基本道理,企业是走不远,人生也走不远。在他看来,开厂办企业,当然是为了赚钱,但不能忘记根本,也就是回报给社会。有意思的是:十多年前当人们开始关注旧楼加装电梯时,他根据多层住宅楼的实际情况,研制出了无底坑电梯。可惜囿于一些“莫须有”的规定,未能得以推广,但朱建新没有轻言放弃,依然在不断地改进完善无底坑电梯技术。因为他从“格物致知”的理念中引伸出“当代电梯人,你能为老年人不爬楼梯做些什么”的思考。他说,电梯人要有良知,才会有社会担当。朱建新的事业之所以稳中有升,究其义理,其实并不深奥,但却实在可行。

          


       从1977年就进吴江电梯厂从事电梯安装、如今是苏州铃木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的王其根也是个老电梯人。说起从业史,他是历历在目:从参加吴江第一家电梯厂的建设,到自我创业,阅尽电梯业的风雨沧桑。其中,他对上海电梯企业更是情有独钟。从最早制造电梯的的上海房屋设备厂、上海电梯厂,到如今的三菱、迅达等,他都有过人事交往。如今50出头的他,依旧在电梯产业里励精图治。在他的认知里:在电梯这个时时都面临激烈竞争的行业里,不进则退。尽管他的资格很老,也是吴江电梯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大做强的产业历程的见证者,但他深知唯有不断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他治下的铃木电梯与苏州云能电气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了一种“充分利用电梯运行制动发电和惯性发电”的电梯节能技术,以此表明了他永远要走在电梯技术发展前列的决心。此外,他对用于消防等方面的紧急救援电梯也颇有心得。对于已有的成就,王其根依旧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他说:自2006年铃木电梯有限公司挂牌以来,就一直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其中,从政策到土地批租,都给我开了绿灯。所以,我不会忘怀。 

             



    有着工商管理硕士学历的江苏天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连生,是个在多种产业里投资、创业成功的人。说起电梯业的经历,他也可算是一位吴江电梯业发展的亲历者。24岁就进了吴江电梯厂的蔡连生是幸运的:作为乡镇企业输送的定向培养对象,1984年他被送去了省职工大学。毕业后,他就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1987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31日下午三点半钟,他被任命为吴江电梯导轨厂厂长。这是一家与上海第三钢铁厂联营的双轨制企业。从此,他历经了三个发展创段:1989年至1996年,在与上钢三厂合作生产中,导轨年产量仅为3000吨,发展缓慢,可谓“从无到有”;1996至2003年,他与西班牙塞维拉公司合资经营。蔡连生以51.49%的股权,在生产、经营,增资、扩资、包括人事,以及利润分红,都掌握着主动权,即行使“一票否决权”,为产业把舵定方向。这一时期,他将当初5000投资,做到了估值为20多个亿的企业,把企业领入了“从小到大”的阶段;2003年至今,是蔡连生引以为自豪的“做大做强”阶段。作为国际化合作的企业,仅导轨一项,就占了全球生产量的28%、在国内高速电梯导轨有60%的份额。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他将启动天津、成都、重庆共3家导轨厂;不仅于此,他还在杭州、张家港建有导轨生产厂。说起这些年的创业心得,蔡连生说:想要做大做强,就一定要拥有“核心技术”。合作研发出的“高速封闭导轨”就让他尝到拥有核心技术甜头。尽管沉稳中蕴涵着自信,但心胸远大的蔡连生在稳固、精进电梯导轨业的同时,开拓电梯装潢配件、切削刀具、精密板金、纸板、进出口贸易等新经济增长点,他还把目光投向了高端服务、教育、医疗、金融业,而且收获颇丰。
 
    展望与随想
 
  汾湖:2500多年来,渔簖耕稼、五谷六畜,泽沛了吴江五镇之地的世代子民;汾湖潋滟、修篁滴翠之朗月清风,幽一地静若处子;蒲汀鸳浴、分泽龙潭之汾湖八景,令古镇名响天下;汾湖,真是让人羡艳的一处世外桃源。沧海横流,世事更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众世代农耕人家的子弟,挟箱卷箧出汾湖去了十里繁华地的上海,一头扑进了电梯配件业,成为汾湖第一代“电梯人”。年复一年,薪火相传,一家家电梯整机制造厂、零部件配套厂,豪强而起,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电梯生产王国。回眸往昔,锁定当今;汾湖电梯产业之所以可以啸聚当今电梯山林,那是一代代电梯人的辛劳与智慧的结晶,更是汾湖乃至吴江历代领导的大智总成;汾湖电梯产业之今天,不就是中国现代工业创业史册上辉煌的一页吗?当我们告别汾湖时,不禁想起此行中所认知的虽身在芦莘大道行政中心里的汾湖机关工作人员,虽为初识,但他们那股实实在在地为电梯产业奔走、出谋划策、保驾护航的敬业精神,真是汾湖电梯人的福佐之星;而诸多有着资深阅历的创业者,在取得了令人叹服的业绩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依旧孜孜不倦地追求电梯发展的高新科技,殚精竭虑地为汾湖的电梯事业再续辉煌,是何等地让人景仰!高山流水觅知音:汾湖一地,为政者与创业者心心相印,扶持共进,又是何等地让人心生钦慕而叹为观止?纵观汾湖电梯业界,高手如云,真所谓藏龙卧虎而令人心生羡艳。遗憾的是,囿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行色匆促,未能得缘邂逅群英,阅尽此间风情。所幸的是,我们对几位资深大佬的简介,虽属管中豹斑,但亦推而广见今日汾湖电梯人之雄威。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我们有理由坚信:国家级江苏汾湖高速节能电梯特色产业,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苏ICP备13028124号-1 版权所有:苏州市电梯业商会  技术支持:朗钧网络 您是第 位访客